据央视网报道,有位董女士在网上发帖说,放在办公桌上的乳酸菌饮料变样了。原本的饮料变成了一层很有韧性的胶膜!胶膜极有弹性,可被拉长。
专家解释,我们所看到的胶膜其实是乳酸菌饮料在生产过程中加入的增稠剂、乳化剂和防腐剂混合物,这些添加剂作用是用来保证饮品的稳定性。这个胶是食用胶,在酸奶之类的东西中必须加的一种添加剂,是一种增稠剂,这个东西本身没有什么坏处,在国家允许的范围之内添加是没有问题的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乳酸菌饮料与纯酸奶不同,不能替代酸奶促进消化的功能。儿童饮用过量的乳酸菌饮料,对胃肠功能反而有刺激作用,会影响儿童的正常食欲。
其实乳酸菌饮料,从配料表就可以看出来,它就是糖水,第一位是白砂糖,第二位是水,之后加了很多的添加剂,它最大好处就是添加了大量的活乳酸菌。通常人们会将乳酸菌饮料误认为酸奶,实际上乳酸菌饮料和酸奶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,它们不是一个类别,其蛋白质含量远不如酸奶等一些乳品。此外,乳酸菌饮料还存在含糖量高、活性菌摄入量低、夸大宣传、菌种标识不清、活菌数量标注不明等缺点。
据记者了解,乳酸菌饮品产业已连续多年以每年25%以上的速度递增,年产量突破160万吨,产值突破50亿元。与此同时,乳酸菌行业至今仍在使用10多年前制定的《乳酸菌饮料》和《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》两个相关文件。
旧标准中规定“出厂3天内产品乳酸菌含量必须高于1×106CFU/ml,在销售时,只要有活性菌检查出来即可”,这一条款也是需要进一步修订的,因为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是保质期内有多少活性菌在里面,而不是出厂时的数值。
对哪一种菌更适合成为乳酸菌饮料的选择,能够更好地到达肠道形成有益菌群,并对消费者肠道或者身体有益,目前来说还没有明确的标准。此外,对乳酸菌的保存环境和保存时间也应该有标准。
乳酸菌饮料行业的发展,应该伴随着相应的风险评估和国家标准的完善,以此来保证其健康发展。别让不良商家钻了政策和标准的漏洞,总拿“健康”、“营养”说事儿。 |